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资源股迎贝塔时代、权益市场或迎来慢牛格局、A股三大主线浮现!三大基金经理最新研判

编者按:当前资本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如何借助专业投研力量优化资产配置,成为投资者迫切关注的核心命题。与此同时,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的深刻生态变革,基金经理队伍的迭代更新与投研体系的深度重塑,为市场注入全新活力。

资源股迎贝塔时代、权益市场或迎来慢牛格局、A股三大主线浮现!三大基金经理最新研判

编者按:

当前资本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如何借助专业投研力量优化资产配置,成为投资者迫切关注的核心命题。与此同时,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的深刻生态变革,基金经理队伍的迭代更新与投研体系的深度重塑,为市场注入全新活力。

在行业变革与市场波动交织之际,券商中国推出《基金经理周周看》栏目,以“拨云穿雾”的专业视角锚定产业趋势研判。栏目将通过深度对话优秀基金经理群体,系统解构其投资框架的底层逻辑与市场前瞻思维,构建连接产业变革与资产配置的专业桥梁,为投资者提供兼具行业深度与市场时效性的价值参考。

本期《基金经理周周看》栏目中,西部利得基金新任基金经理管浩阳认为,当前时点投资资源股,供给比需求重要,贝塔比个股重要。这场已经启动五年的大宗商品行情可能仍有机会;海富通基金混合资产投资部总经理江勇则表示,自己管理投资组合,不追求短期捕捉市场热点,而是给投资者良好的长期持有体验,力争让任何时间点“上车”的投资者都能赚到钱;联博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朱良认为,中国资本市场正处在转型关键期,投资者可重点关注红利、新质生产力及新消费等结构性机会。

西部利得基金管浩阳:资源股迎来贝塔时代,供给约束重塑“战略资产”

资源股迎贝塔时代、权益市场或迎来慢牛格局、A股三大主线浮现!三大基金经理最新研判

当逆全球化风潮愈演愈烈,资源品的战略重要性正在得到市场共识。

2020年以来,一场从煤炭到黄金,再到铜、银、稀土等资源品的大宗商品行情迅速扩散,资源股投资重回投资者视野。近日,券商中国记者专访了西部利得基金新任基金经理管浩阳,从研究员到即将掌舵新基金西部利得资源鑫选混合,他正将历经九年打磨的周期股研究框架投入实战。

在管浩阳看来,当前时点投资资源股,供给比需求重要,贝塔比个股重要。这场已经启动五年的大宗商品行情可能仍有机会,资源品正从“周期商品”向“战略资产”蜕变,理解逆全球化对资源品供给端和需求端的深刻变化,是把握这轮贝塔机遇的关键。

九年深耕周期品研究

管浩阳自2016年入行起便深耕钢铁行业研究。彼时,钢铁行业刚结束为期四年的下行周期,却恰逢宏观经济复苏与行业供给侧改革共振的历史机遇期,他入职不久便迎来了行情拐点,也从中逐渐领悟到周期股的核心规律。

“比如2017年,我曾经挖掘过一只主营石墨电极的公司。作为炼钢的关键材料,石墨电极的价格4个月内飙涨8倍,个股股价也有超过3倍的涨幅,当时我才工作不到一年,行情的演绎超出了我的预期。这让我意识到两点:一是周期品的产品价格弹性往往远超想象;二是行业贝塔比个股更重要,个股可能有瑕疵,但行业贝塔会让它瑕不掩瑜。”管浩阳表示。

后面几年,管浩阳从钢铁出发,把能力圈逐步拓展到建筑、建材、有色、化工、煤炭等多个行业,用九年的深耕形成了全周期品的研究图谱,也担当起西部利得基金研究部周期组组长。

他坦言,尽管周期行业同属大类资产,但不同子行业间的壁垒极高。比如钢铁是典型的国内周期,关注点集中在政策与需求,而有色则是海外周期主导,比如铜、铝的价格更多受全球供需影响。此外,有色行业细分品类众多,贵金属、工业金属、能源金属的逻辑差异巨大,这种跨领域的研究,既是对能力的考验,也是对耐心的磨练。

而此次他拟管的西部利得资源鑫选混合,是他在深耕了九年周期股研究后,担任基金经理的第一只产品。

作为新锐基金经理,管浩阳将自己定义为“基本面趋势投资者”,以景气度为投资核心,注重边际变化的捕捉。“周期股的波动往往由行业景气度驱动,个股阿尔法的重要性相对次要,而如果价格上涨和企业成长性可以同时出现,股票价格会和市场预期相互影响、自我强化,形成很强的反身性,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管浩阳表示。

四大分类定位资源股

在实现完整的周期品覆盖后,管浩阳将资源股划分为四类资产,并且针对不同类型资产构建起差异化的投资框架:

一是景气类资产,即处于上行周期且业绩极具爆发力的资产,比如黄金、白银、钾肥等。对于这类资产,由于企业盈利会随着产品价格不断变动,所以价格比估值更重要,研究的重点就是持续跟踪价格和市场预期的价格趋势,并不断验证业绩。

二是主题类资产,即价格上行但还没有业绩的资产,比如稀土、小金属等。这类资产往往估值较高,且业绩还未兑现,市场很难给出客观的估值,所以研究的重点是价格走势和市场情绪。

三是价值类资产,即价格相对稳定且估值偏低、下行空间有限的资产,如铜、磷矿等。这类资产可以把价格看作一个相对固定的变量,重点看公司成长性和估值的匹配程度。

四是红利类资产,即价格稳定但股息率较高的资产,如原油、煤炭等。由于资源品价格很难特别稳定,所以合理股息往往比其他红利类资产要高,可以重点寻找有股息率修复可能性的资产。

“我们的策略更倾向于以景气类资产为主,其他三类为辅,为组合挖掘更多的超额收益。”管浩阳表示,自己会将更多目光聚焦于工业金属与贵金属,以及小金属及部分受益于“反内卷”主题的子行业,以期增强产品弹性。

比如,对于铜价,管浩阳认为在五年内值得持续关注,“铜是确定性较高的品种,核心驱动是供给刚性,全球铜矿品位连年下降,新矿发现难度骤增,需求端电网投资与新能源支撑强劲,即便经济弱复苏,铜价中枢仍然会在未来四至五年有所表现”。

本轮大宗商品周期仍有机会

具体到本轮资源品行情,管浩阳判断:“从2020年启动至今,本轮大宗商品周期可能仍有机会,核心支撑是供给端难以逆转的刚性约束。”

管浩阳认为,当前,大宗商品在供给端面临三重枷锁:

一是资本开支不足。由于矿石品位下滑、成本上升,矿山回报率下降,导致虽然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较多,但仍不足以刺激大规模投资,大部分大宗商品尤其是有色金属领域仍然没有很大的资本开支,企业扩产谨慎。

二是优质矿山减少。由于资源消耗,当前大型矿山、优质矿山的勘探其实并不尽如人意。

三是资源品战略地位升维。从刚果金禁止钴出口,到印尼提高镍矿关税,各国正通过行政手段推升资源价值,未来,更多金属可能成为战略筹码,资源品正在从“周期商品”变成“战略资产”,获取壁垒将持续提高。

“当前,虽然供给端的约束对资源品价格占据主导影响,但需求端也正面临新变量,逆全球化推动产业链重构,比如墨西哥、越南、印度获得更多投资,这会对以铜为代表的工业金属形成长期利好。”管浩阳表示。

在管浩阳看来,在逆全球化重塑格局、资源战略价值被重新定义的时代背景下,供给端的刚性约束已取代需求端的潮起潮落,成为驱动周期的核心引擎,为资源品构筑起长期的价值支撑。

海富通基金江勇:不给基金持有人短期“惊喜”或“惊吓”

资源股迎贝塔时代、权益市场或迎来慢牛格局、A股三大主线浮现!三大基金经理最新研判

“当前A股或正步入慢牛格局,其核心驱动力来自估值修复与盈利改善的双重共振。”海富通基金混合资产投资部总经理江勇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银行股超4%的股息率已显著高于十年期国债收益,周期行业盈利触底回升预期升温,叠加市场情绪回暖,权益资产配置性价比凸显。

江勇表示,自己正以“极致分散+安全边际”策略应对市场潜在波动,通过量化模型辅助挖掘低估值、盈利确定性标的,在严控回撤前提下把握慢牛机遇。

始终遵循“绝对收益”理念

在当前低利率市场环境下,固定收益类资产的回报走低,加之权益市场逐步回暖,“固收+”产品性价比凸显,日益受到投资者关注。

江勇早年在期货公司做研究员,后来加入海富通基金,现任混合资产投资部总经理、基金经理。他擅长资产配置,拥有指数增强、被动指数、二级债基、偏债混合等多元产品管理经验。这些经验使得他对于“固收+”类产品有一套成熟的、系统化的资产配置方法论。

在江勇看来,管理“固收+”产品,并非简单的股债仓位配比,而是需要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动态调整资产配比,买入更合适的资产,把握不同资产的轮动机会,同时也要寻找更加多元化的细分资产机会。

江勇的投资理念遵循“绝对收益”原则。在权益投资上,江勇会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灵活调整权益仓位,风格偏价值,持仓相对均衡分散,个股选择上侧重“自下而上”的方式寻找波动较低且具备收益弹性的品种。

在风险控制方面,江勇坚持在投资前对各类资产实施风险预算管理,对组合的潜在回撤和风险进行前瞻性评估。投资时,江勇会综合考量资产的“安全边际”与“潜在收益弹性”,优先选择安全边际较高的资产进行配置,以此保障基础资产的安全性。

行业均衡分布,个股分散持有

“我不希望组合给持有人带来一周或一个月的‘惊喜’或‘惊吓’。”江勇对记者表示,自己管理投资组合,不追求短期捕捉市场热点,而是给投资者良好的长期持有体验,力争让任何时间点“上车”的投资者都能赚到钱。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江勇践行“行业均衡分布、个股分散持有”的策略。观察江勇的过往持仓,他会依据不同产品类型,在股债权重上作出相应比例的配置,单只个股持仓占比鲜少超过总仓位的1%。

以他管理时间较长的海富通欣睿混合A为例,该基金行业和个股高度分散。自2021年2月9日基金成立以来,半年报和年报披露的全部持仓股票,数量均超过150只,多数时候在250只左右,前十大重仓股票市值合计占股票投资市值的比例多数时候也在15%左右。

从持仓行业来看,单一行业占比多数时候不超过10%,前五大行业占比相对也不高,行业分布比较均衡。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他的权益持仓包括公用事业、金融、材料、可选消费、工业等多个细分方向。

对于个股选择,江勇既追求低估值,也追求盈利速度。在他看来,盈利速度可以慢一点,但是不能出现盈利的中长期下滑,需要规避“估值陷阱”。

此外,江勇在选股和个股的跟踪上会用到量化模型。江勇表示,量化模型可以帮助自己更高效、更快速地找到潜在的二级行业和个股,筛选出股票池,不过最终是否买入,仍然会基于安全和收益等角度做具体的判断评估。

权益市场或迎来慢牛格局

“市场情绪比预期好,若资金流入明显,股市斜率将加速上升。”这是江勇对目前A股权益市场的看法。

“A股的估值水平仍相对合理,尤其是部分传统行业。”他以银行板块为例,当前平均市净率仅0.7倍,而股息率普遍超过4%,远高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这种估值分化,在他看来是不可持续的。“无风险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高股息资产的性价比正在凸显。”

除了估值修复,盈利驱动同样值得关注。江勇特别提到,二季度以来,部分周期行业(如钢铁、水泥)的盈利预期出现边际改善。“市场对经济的谨慎预期可能过度反应,一旦数据企稳,这些板块的弹性会超预期。”

在配置上,江勇在兼顾安全边际和收益弹性的基础上在各个行业中优选个股。“我们不赌风格,而是在估值和盈利之间尽力寻找最佳平衡点,如果认可市场将迎来慢牛,各板块或都会轮动,不必纠结买红利还是成长。”江勇表示。

对于债券市场,江勇的态度相对谨慎。他认为,当前利率水平已处于历史低位,进一步下行的空间有限,而潜在的流动性波动可能带来阶段性调整风险。择券时,需要既考虑安全边际和收益,也考量流动性。信用债方面,考虑到当前债券市场波动性和票息水平,主要关注中短久期品种的配置价值。

联博基金朱良:“政策底+市场底”共振,A股三大主线浮现

资源股迎贝塔时代、权益市场或迎来慢牛格局、A股三大主线浮现!三大基金经理最新研判

在全球不确定性高企的环境中,中国市场展现的估值优势与结构性机遇正吸引更多资金聚焦。

日前,联博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朱良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A股正处于市场底渐趋明朗的阶段,政策、结构、基本面三方面均在逐步改善。

从宏观趋势、资产选择到投资策略,朱良系统阐述了联博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最新判断。他认为,中国资本市场正处在转型关键期,投资者可重点关注红利、新质生产力及新消费等结构性机会。

情绪回暖,A股估值筑底

“对于全球投资者而言,A股与其他市场相关度较低,具有比较好的防御性。”朱良告诉券商中国记者,中国市场以内部逻辑驱动为主,估值偏低,企业现金流健康,是全球资产配置中的独特一环。

朱良认为,关税摩擦是上半年扰动市场的核心因子。关税数字本身固然重要,但市场更担忧的是其带来的不确定性。4月所谓的“对等关税”出现后,中国迅速采取对等应对措施,将税率提升至125%,此举迅速缓解了市场的焦虑。随着贸易谈判气氛回暖,市场风险偏好明显修复,风险资产普遍上涨。

尽管当前A股市场情绪已现回暖迹象,但在朱良看来,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仍具备显著吸引力。从发行端数据观察,股票型基金发行规模持续处于历史低位区间,这一指标直观反映出市场尚未进入过热状态。基于此判断,当前阶段正成为价值投资者把握优质资产配置的关键窗口期。

朱良进一步指出,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过渡,意味着需要减少债务驱动。在此背景下,利率或将步入中长期下行通道。从理论上讲,当实际利率处于高位时,权益市场通常处于明显低估的水平,而下行周期则伴随着政策刺激与宽松的货币政策,或将进一步推动权益资产的估值提升。基于这一判断,他认为,当前约1.7%的实际利率水平,或可视为A股市场整体运行稳健的重要表征。

看好红利、新质生产力、新消费

谈及资产配置策略时,朱良指出,联博基金在平衡价值与成长维度的基础上,核心布局仍锚定长久期资产。

具体而言,这一策略主要聚焦两大方向:其一为现金流充沛、分红稳定性强的红利型资产,这类企业具备穿越周期的防御属性;其二则是净资产收益率(ROE)具备持续提升动能的高质量标的,其成长潜力有望在长期维度中转化为价值增值。

在板块选择上,他尤其看好三条主线:

首先是红利板块。在利率偏低的环境下,能持续分红的企业被视为“存款替代”。此外,证监会在2024年末发布了市值管理新规,加大对企业分红、回购的激励约束机制。这类政策导向将为红利资产带来长期价值重估。

其次是新质生产力板块,即那些拥有高密度的无形资产、注重科技创新的企业,尤其是相关的民营企业。

最后是新消费板块。朱良指出,中国社会已进入“小确幸”阶段,消费者更重视情绪价值与体验感。例如盲盒、游戏等产品,价格不高但体验好,满足了当下消费者“轻支出、高反馈”的心理偏好。他认为,这类“消费黑马”将持续涌现,孕育着诸多投资潜力。

民营经济复苏动能显现

在分析行业投资机会时,朱良特别强调民营经济的复苏动能是关键观察维度。他指出,自2023年起政策环境已迎来实质性优化,这一积极信号正持续传导至市场端——当前他尤为关注民营企业投资信心的动态变化,将其视为衡量民营经济活力的重要先行指标。

“我们观察到,民营企业的资本开支正在回升,净资产收益率也已从底部开始回暖。”朱良表示,这说明头部民企已经在为新一轮增长周期做准备,虽然市场还未全面反映,但数据可能已经“先知先觉”。

对比国际经验,朱良认为,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可投资性正在提升。他以日本为例,当年东京证券交易所通过市值管理制度改革,推动企业加大分红回购,成功吸引外资回流并提升了整个市场的长期投资价值。中国也在做类似改革,未来如果治理结构持续改善,外资或将进一步加大配置。

朱良表示,当前A股仍处于估值与情绪的相对底部,而政策、结构、基本面三方面均在逐步改善。在他看来,中国资本市场正处在转型关键期,优质公司终将穿越周期,释放长期价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xjzzs.cn/21489.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