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

原创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国家电网五连霸VS京东孤勇者?

国家电网为何在中国企业500强中连续五年霸榜?近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连续第24次向社会发布了“中国企业500强” (以下简称“企业500强”)榜单,国家电网连续五年位居榜首,中石油、中石化分列二三位。值得一提的是民营企业中只有京东挤进前十。其他前十五名均为中字头国企。

国家电网为何在中国企业500强中连续五年霸榜?

近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连续第24次向社会发布了“中国企业500强” (以下简称“企业500强”)榜单,国家电网连续五年位居榜首,中石油、中石化分列二三位。值得一提的是民营企业中只有京东挤进前十。其他前十五名均为中字头国企。

原创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国家电网五连霸VS京东孤勇者?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作为反映中国大型企业实力的重要指标,被誉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最新发布的榜单显示,中国大企业在规模、效益、创新等方面均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折射出中国经济的整体态势和未来走向。

榜单显示:2025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达110.15万亿元,入围门槛实现23连升,达479.60亿元,提升5.79亿元;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总额4.71万亿元,增长4.39%。2025中国企业500强中,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数量为267家,较上年增加14家,千亿级企业占比达53.4%,千亿规模企业增长迅速。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不仅记录了中国大企业的发展历程,更折射出中国经济的整体脉动。从这一“英雄榜”中,我们既能看到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也能洞察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榜单也是很多网友关注的焦点,比如为什么国家电网能够长期霸榜?京东为何能在民营企业中一枝独秀?

展开全文

国家电网其实是家技术公司?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可能不一定会网购,也可能不加油……但每个人一天都离不开电,这或是国家电网霸榜的关键。国家电网真正牛的地方还是技术全球领先。

国家电网的全球领先地位源于其技术实力、规模效应和国家战略支撑的多重优势。其特高压输电技术创新引领全球。

这种优势的背后,是国家电网在技术、民生与国际规则制定中的多维布局。国家电网是全球唯一掌握1100千伏特高压技术的企业,核心设备100%国产化,主导全球35个特高压工程中的31个中国标准项目。其技术甚至迫使美国购买专利使用权并学习阅读中文图纸。

国家电网智能电网与专利优势明显,近五年专利数量突破2万件,超越华为、腾讯等科技企业,研发投入达特斯拉的3倍。在新能源并网、智慧电网等领域推动“双碳”战略落地。

目前国家电网业务覆盖范围与稳定性均居全国第一,业务覆盖中国26个省份(占国土88%),服务超11亿人口,供电可靠率99.97%。综合供电可靠率达到99.924%,提升0.0129个百分点;电压合格率达到99.870%,提升0.009个百分点;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同比下降14.2%;全年客户投诉数量同比下降21.07%。海外布局延伸至巴西、葡萄牙等10国,资产超500亿美元。民生保障能力极强,实现青藏高原冻土区架电、偏远地区“户户通电”等工程,不计成本保障民生用电。即便是在疫情期间也保持“不裁员、不停电”的稳定运营。

作为“国之重器”,国家电网的能源安全核心地位极为稳固,连续多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前三,营收超4600亿美元,信用评级对标国家主权级。通过特高压技术输出主导全球能源规则,如巴西美丽山项目、巴基斯坦默拉直流工程均采用中国标准。

国家电网社会与经济价值无可估量,电价普惠性,表明国家电网的不可替代性,中国居民电价0.46-0.58元/千瓦时显著低于德国2.53-3.0元/度、美国1.15-1.18元/度等国家。同时在应急响应能力方面发挥出色,24小时服务机制(如95598热线)和极端天气下的快速抢修能力,树立“光明守护者”的社会形象。国家电网的厉害本质上是技术全球断崖式领先、国家背书与民生责任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模式在市场化企业中难以复制。

最新数据显示,国家电网2024年营收规模达3.9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5484亿美元),连续多年位居中国企业500强榜首。2025年计划实现营收4.1万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增长3.8%。2024年营收体量在《财富》世界500强中排名第三,连续6年稳居全球前三。国家电网的营收数据体现了其作为全球最大公用事业企业的规模优势,其营收规模已接近部分发达国家GDP总量,如2024年韩国GDP约1.7万亿美元。

原创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国家电网五连霸VS京东孤勇者?

中字头企业为什么这么强?

中字头企业绝大多数为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这些企业的强势直接从排行榜中体现出来,其地位源于其独特的制度优势、资源整合能力及国家战略支撑。

政策与资源的双重保障,是国有企业如此强大的根源。这些企业往往具备政策优先权。国企在行业准入、项目审批、信贷支持等方面享有政策倾斜,例如能源、基建等关键领域优先由国企主导。比如国家通过财政补贴,如2025年1-2月国企获税收优惠超1万亿元和专项贷款降低其运营风险。比如国企掌握国家战略资源(如石油、电力),并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如中石油覆盖勘探到零售)形成领先优势。

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中,中国95家国企上榜,其营收规模占GDP比重超40%。可见这些企业的实力之强大。这些企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执行力,成为经济稳定器。在危机时期(如疫情、能源短缺),国企通过保供稳价维持经济运转,例如国家电网在极端天气下保障11亿人用电。

在技术攻坚能力方面,国企因为可以集中资源以及政策支持等因素,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国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如航天、高铁),研发投入占全国企业总投入的60%以上,特高压、5G等核心技术均由其突破。

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具有不可替代性。很多国企承担民生领域(水电、交通)的保本微利运营,例如中国邮政实现全国行政村100%通邮。同时国企在就业与区域平衡展现出强大实力。比如国企提供超5000万就业岗位,并通过“西电东送”等工程缩小地区差距。这些企业往往形成“中国规则”,比如国家电网主导全球特高压标准,中车集团输出高铁技术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承担基建输出(如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作用,强化国家影响力。

在排行榜的前十中,只有京东一家企业为非国企。国企的“强”本质上是国家意志与市场力量的结合体,其模式在西方自由市场体系中难以复制,在目前中国现有的政治体系下,国企的作用不可替代,现阶段或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这些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京东凭什么进入前十?

在中字头企业几乎霸榜的情况下,京东作为唯一一家挤进榜单前十的民营企业,也引发不少关注。很多人都有个疑问,京东凭什么进入前十,刘强东真的这么牛?

原创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国家电网五连霸VS京东孤勇者?

其实京东能进入2025年中国企业500强前十,主要得益于其“新型实体企业”战略转型、全链路供应链优势和数实融合的商业模式创新。京东营收规模与自营模式的爆发力,在众多民营企业中首屈一指,成为为数不多的营收过万亿元的民营企业之一。2024年京东营收达1.159万亿元,首次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第11位(实际进入前十的统计口径可能因榜单细分规则调整),2025年再进一步首次挤进前十。2025年500强榜单中,千亿级企业占比达53.4%,京东作为唯一与四大国有银行并列的民企,体现了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竞争力。

京东其自营零售模式(商品交易额全额计入营收)显著放大了规模效应,而平台型企业的服务费收入如阿里则未被完全计入。京东供应链基建与效率革命成为关键点。众所周知,京东物流是京东的“生命线”,其智能物流网络已经覆盖全国,目前京东物流运营超1000座仓库,亚洲一号智能仓群处理70%自营订单,单件配送成本降至行业平均的60%,外部客户收入占比突破40%。这种“基建即服务”模式将成本中心转化为利润引擎。

全链路管控能力,是京东的又一杀手锏。在农产品领域,“奔富计划”通过冷链直采将损耗率从30%降至5%;工业品领域链接超20万家制造企业,MRO采购效率提升300%。全链路效率优势使其区别于纯平台模式。让京东即时零售与健康医疗成为增长第二曲线,也逐渐形成即时零售的壁垒,京东到家GMV突破3000亿元,“小时购”覆盖95%城市,依托达达网络实现45分钟履约,贡献整体营收的15%,成为对抗美团的核心业务。零售业作为人类最古老的商业形态,具有持续增长潜力。京东以自营零售为核心,与沃尔玛(全球500强第1)、亚马逊(第2)的路径一致。

值得称道的是,京东医疗健康已经形成闭环,京东健康年活跃用户1.8亿,互联网医院日均问诊30万次,药械供应链覆盖80%头部厂商,形成“问诊-购药-配送”的完整生态。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京东以社会责任赋能,强化了品牌公信力。京东通过“防灾减灾应急供应链”等实践,将商业能力转化为社会价值,获评2025年“防灾减灾社会责任担当单位”。

京东的突围印证了“数实融合”模式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竞争力,其成功本质是零售本质+技术基建+社会责任的三重叠加,不出意外的话未来多年京东将会持续出现在榜单前列,成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样本。

中国企业500强,是区域经济活性的标尺,比如北京、广东、上海等经济强省集中了60%的500强企业总部,其中浙江、江苏的民营企业占比超30%,直接反映区域市场化程度和营商环境优劣。

500强企业研发投入达1.73万亿元,研发强度1.95%,发明专利数量连续6年增长。500强企业集中的行业直接关联高校专业选择。例如,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专业因能源企业需求旺盛而受青睐,榜单企业分布与区域就业机会高度相关,北京、上海等地的金融、科技岗位需求旺盛,而传统工业省份更侧重工程类人才。这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推动。

该文为BT财经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复制、传播或改编该文章,如构成侵权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作 者 | 梦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xjzzs.cn/25990.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