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云栖大会或许将取代双11,成为观察阿里最重要的战略窗口。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邓双琳
编辑|何伊凡 见习编辑|李原
头图来源|受访者
这或许是阿里历史上,最重要、也最价值连城的一次云栖大会。
9月24日,阿里巴巴集团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泳铭在2025年云栖大会上发表演讲。执掌阿里两年多,他此前只有寥寥几次公开亮相,演讲风格也言简意赅。
这次却不同寻常,吴泳铭足足讲了22分钟。据阿里工作人员透露,从来只使用文稿的吴泳铭,专门为此做了PPT。
开门见山,吴泳铭便抛出了一个关键论断:“通用人工智能AGI并非AI发展的终点,而是全新的起点。AI不会止步于AGI,它将迈向超越人类智能、能够自我迭代进化的超级人工智能(ASI)。”
当各家科技公司还在“通用人工智能”(AGI)道路上苦苦求索、争论不休时,吴泳铭已对下一程“超级人工智能”(ASI)打开畅想,其意在展露阿里对AI长期投入的决心。
吴泳铭同时宣布了阿里云的新定位——做全球领先的“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阿里AI相关业务负责人会后向《中国企业家》表示:这个定义十分重要,意味着“云”已不再是阿里云的关键逻辑。“未来阿里是因为要提供AI,才需要提供云。”
演讲中,吴泳铭还立下了两大宏愿:其一,通义千问希望成为下一代操作系统,甚至消灭软件。其二,阿里云要成为“超级AI云”,把Token做成未来的电。
吴泳铭表示,阿里巴巴除了正在积极推进三年3800亿元的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还将持续追加投入。为了迎接ASI时代的到来,到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比照2022年提升10倍。
吴泳铭之后,阿里云CTO周靖人登台,他用40分钟时间一口气发布了阿里覆盖语言、语音、视觉、多模态、代码等领域的大模型技术产品,在模型智能水平、Agent工具调用以及Coding能力、深度推理、多模态取得了全面技术突破。
吴泳铭和周靖人这番堪称激进的野心和“肌肉”展露,赢得了市场极为积极的回应。
来源:受访者
吴泳铭讲话同时,阿里在港股股价直线拉升。截至当日收盘,阿里股价全天上涨9.16%,创2021年10月以来的新高。截至9月25日发稿前,阿里港股市值已来到3.28万亿港元。
不过这或许只是阿里价值被重估的开始。
随着阿里已从电商公司,朝向AI驱动的科技公司转型,《中国企业家》发现,近两年阿里已在有意弱化618、双11的概念。曾经每年的双11,是阿里最关键的业绩节点,未来云栖大会或许将取代双11,成为观察阿里最重要的战略窗口。
阿里云非云
作为阿里创业团队最年轻的“十八罗汉”,吴泳铭向来低调,也从未接受过媒体专访。接近他的人士透露:“吴妈(吴泳铭)话不多,讲话总是慢悠悠的,带着点江浙口音。”
但吴泳铭用结果,向外界证明了自己的铁腕作风和前瞻视角。
《中国企业家》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两年前阿里新管理层上任。最开始讨论方向时,是吴泳铭坚持提出一定要做战略聚焦,将非重点业务进行收缩。他也成功说服马云:“AI有机会把阿里巴巴打造成一个世界级公司。”阿里得以全面推行AI化,让AI驱动成为最重要的战略,也是赖吴泳铭之力。
历经两年多的转型与聚焦,如今用“云厂商”已经不足以形容阿里云。
阿里通义已开源300余个模型,覆盖“全尺寸”及LLM、编程、图像、语音、视频等“全模态”,全球下载量突破6亿次,全球衍生模型17万个,稳居全球第一。
全球已有超100万家客户接入通义大模型。调研机构沙利文2025上半年报告显示,在中国企业级大模型调用市场中,阿里通义占比第一。
在增长曲线上,通义大模型和阿里云表现出了业务协同的拟合感。阿里云收入的增速从吴泳铭接任后首个季度的2%,加速增长到了26%。
周靖人在会后接受《中国企业家》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天阿里云是全球少数几家在大模型和云计算方面都能够做到全栈自研,并联合创新的云计算公司。其实所有的创新是联合在一起的,今天也是相辅相成的。今天模型之间的竞争,也是系统的竞争;今天云的竞争,也是模型的竞争。”
如周靖人所说,“AI即云”的市场教育正在全行业中加速进行。
阿里云智能集团通义大模型业务总经理徐栋向《中国企业家》透露:最近半年他发现,互联网、消费电子公司多数交互已由大模型取代,出现了几十倍的增长。在制造业、传统企业、政府、金融机构中,许多企业已将大模型嵌入到了企业级流程中。工业质检、巡店、导购等功能,已经借助大模型批量应用到了生产环节中,增长极快,“且是线性的增长,黏性非常高。”
来源:受访者
阿里云政企事业部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管理总经理霍嘉也表示:央企、国企的模型场景使用量级,也已远远超出预期。“过去比较难的是场景找不到,今年的难点是场景不收敛。”
他透露:不仅在科技公司,在传统行业的AI人才也已经出现了全面匮乏。“前段时间跟某个能源企业交流,他们选了五六十个人,内部层层考试选拔上来,脱产一年学习AI,未来再让这些人回到一线,去指导业务落地。”
阿里接下来的业务协同整合,或许还将进一步打开市场的想象空间。
阿里云百炼高级产品专家徐志远表示:“在阿里云里面,我们已经打通了不同Agent的鉴权方式。或许未来在整个阿里巴巴集团和阿里云层面,我们所有的Agent都会follow统一的通信协议,允许Agent之间互相调用。”
点击封面订阅全年杂志
阿里AI的“关键先生”
阿里云和整个阿里集团,能用两年时间完成大船调头,与吴泳铭这位“关键先生”的决断密不可分。
知情人士向《中国企业家》透露,“2023年,吴妈(吴泳铭)提出阿里云要在2025年下半年业务增速回到两位数,当时大家都觉得不太可能,觉得在画饼。现在回头看,吴妈的确是做到了。”
2023年,阿里云营收增速基本徘徊在个位数增长甚至负增长。彼时,阿里外部竞争压力加剧,内部组织结构尚未理清,股价也跌到低谷。
但到今年,阿里财报和股价都已扬眉吐气。据阿里最新财报显示,阿里云全财年收入突破双位数增长。调研机构Omdia报告中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AI云市场规模达223亿元,阿里云稳居第一,超过二到四名的总和。
阿里内部对吴泳铭的评价是,“对技术和钱的流向判断很超前”。在许多人看来,阿里如今的转变,源于两年前吴泳铭上任后提出的两大战略重心——用户为先、AI驱动。近两年,集团几乎都是在围绕这两大重心进行业务梳理,重塑业务战略优先级。
从此次云栖大会上也能看出,吴泳铭先行业一步的、更激进的前瞻式判断。
他在演讲中表示:ASI的核心价值在于能够解决人类复杂难题,将指数级放大人类的智力杠杆。能够处理无限复杂数据的ASI有望发现人类无法洞察的深层规律,创造出一批“超级科学家”和“全栈超级工程师”,解决现在未被解决的科学和工程问题,比如攻克医学难题、发明新材料、解决可持续能源和气候问题,甚至星际旅行等等。
但能将宏大目标落地,也需要吴泳铭与决策层的非凡关系、胆识和资源运作能力。
众所周知,马云和吴泳铭关系匪浅,二人在阿里成立之前便相识。马云前后的三次创业,都带上了比自己小11岁的吴泳铭。在阿里内部,吴泳铭是004号员工,也是阿里的第一名程序员。
吴泳铭在阿里的履历,一直集中在技术岗位。他先是担任淘宝网技术总监,随后成为支付宝首席技术官。手机淘宝、阿里妈妈几个产品的研发,吴泳铭也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吴泳铭后来曾参与到了收购高德地图、UC浏览器、陌陌、友盟等业务,随着阿里巴巴集团进军健康领域,吴泳铭又在阿里健康担任了5年董事长。
2015年离开阿里之后,吴泳铭创立元璟资本,关注早期创业公司,进一步锻炼出了财务洞察眼光。理想汽车、每日优鲜、涂鸦智能等明星项目,背后都有元璟资本的身影。在阿里,找一个懂技术的人才很简单,同时懂商业、懂资本的人才也不罕见。但如果三者皆精通,又能与马云、阿里一起风雨同舟成长至今的人,恐怕唯有吴泳铭一个。
来源:受访者
面向未来,吴泳铭将通往ASI的路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智能涌现”,AI通过学习人类知识具备泛化智能,目前通义千问已进入这一阶段;第二阶段是“自主行动”,AI掌握工具使用和编程能力以“辅助人”;第三阶段是“自我迭代”,AI通过连接物理世界的全量原始数据实现自学习,最终达成“超越人”。
在吴泳铭看来,当下行业正处于通往ASI的第二阶段——“自主行动”的阶段,AI不再局限于语言交流,而是具备了在真实世界中行动的能力。AI将重构整个基础设施、软件和应用体系,成为真实世界的核心驱动力,掀起新一轮智能化革命。
作为承载阿里AI使命的阿里云,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阿里未来能够达到的高度。如吴泳铭在演讲中所言,“一切才刚刚开始。”
新闻热线&投稿邮箱:tougao@iceo.com.cn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