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中国隐身战机年产破百架,5年后却要减产?外媒直白点破真相,背后暗藏航空强国大棋局!

在2025年9月举办的阅兵活动中,中国空军一次性展示了四款第五代战斗机,分别是歼-20A、歼-20S,还有歼-35的舰载型与空军型,并且这四款战机都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有国外媒体发出惊叹,称中国隐身战机的年生产能力已经冲破了200架的大关,甚至有接近300架的趋势,如此产量轻松就超过了美国F – 35战机产量峰值时的数量。

在2025年9月举办的阅兵活动中,中国空军一次性展示了四款第五代战斗机,分别是歼-20A、歼-20S,还有歼-35的舰载型与空军型,并且这四款战机都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有国外媒体发出惊叹,称中国隐身战机的年生产能力已经冲破了200架的大关,甚至有接近300架的趋势,如此产量轻松就超过了美国F – 35战机产量峰值时的数量。

尽管近期的产能高峰值的到来看似让人喜出望外,但据美国《军事观察》杂志的预测,其这一产能的高峰也仅能维持4到5年,随后就将逐步的减产,到2029年后更将进入产能的下行通道。从貌似矛盾的外表背后却又揭示了中国航空工业从一味的追赶到一往无前地走向领跑的深层的历史逻辑。

借助五代机的“全家福”式的空战组合,一架歼-10的单机就能将一架F-35的主力机队“一举打得落花流水”,这无疑将会将空战的规则彻底颠覆了。

其后的歼-20系列与歼-35的“同台亮相”,也意味着中国正式成为了全球首个实现了双五代机的平台并行的国家,标志着我国的航空工业又跨入了新的历史大关,歼-20A对机背的曲线进行了优化,从而让它在超音速飞行时的性能得到了提升。

而歼-20S呢,它是全球独一份的双座五代机,是专门为了指挥“无人机蜂群”去作战而设计打造的。依托于让后座的飞行员能够专心地操控无人机的同时,我们也将空中作战的体系从以前的“单打独斗”的局限性中彻底地升级为“集群的智能”,从而将空中作战的格局推向了更加的高效、更加的高大上。

借助其双发设计的可靠性和中型的机体量,不仅能很好地适应了航母的弹射起降等高强度的作战环境,还能作为一款相对低的成本的选型与歼-20形成高低搭配的战机,从而大大加速了歼-7、歼-8等老旧的机型的陆空转换的过程。其不仅可满足了制空、对海、对地等多种不同战场的作战需求,更将先进的隐身战机从“奢侈品”推向了规模化的装备发展.。

产能爆发靠的是全产业链自主

中国隐身战机生产能力之所以能实现大幅提升,归根结底是因为其技术链条已经实现了完全自主化。伴随国产的WS-10C和WS-15的批量投产,早期的歼-20也终于从对俄的AL-31F的发动机的依赖中脱离了出来,解除了产能的瓶颈。

与传统的歼-20生产线相比,沈飞的这一脉动的生产线更是具有了诸多的先进性,飞机的下线速度就如汽车般的流水线般的快,每3到4天就能下线一架歼-20,沈飞的这座新厂房面积达到了28万平方米,更是将机器人臂的安装引擎、自动化的检测隐身的涂层等等一系列的先进的技术的都融入其中,相比之下就将传统的模式都给的提升了三倍。

相比之下,F-35的软件也早就暴露出了多个致命的漏洞,甚至连美国的300架新机都因供应链的断裂而一一滞留工厂无法交付。但中国依靠着国内2000多家配套企业,实现了从钛合金锻件到航电芯片的全流程自给自足,即便在疫情期间,生产线也一天都没停过。

五年后减产?战略转向而非能力不足

有国外媒体推测,“产能峰值也就维持到2029年”,但这并非意味着中国航空工业后续发展动力不足,而是资源会更多地往第六代战机方面倾斜,去年底,中国南北两家飞机制造厂已公开两款六代验证机,预计2030年前后量产。

六代机聚焦有人-无人协同、人工智能决策和体系突防,届时五代机将如同今天的四代机,转为辅助角色。这种“主动减产”与美国F-22因成本压力被迫停产形成鲜明对比——中国是在技术代际更迭中掌握主动权。

未来空权:规模优势与技术迭代并行

到2030年,中国五代机保有量可能突破1600架,但更值得关注的是作战体系的蜕变。南部战区演练中,12架歼-35指挥36架“暗剑”无人机,半小时内瘫痪模拟防空系统,成本仅为传统轰炸的五分之一。福建舰搭载歼-35后,作战半径可覆盖关岛,而歼-20S与无人僚机的组合,或将重新定义空战规则。中国航空工业用十年时间完成从跟跑到领跑,五年后的“减产”背后,实则是迈向更高维度的战略转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xjzzs.cn/27576.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