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消费贷贴息落地首月:借款人困惑不少 想成功贴息这些坑要避开

来源:@经济观察报微博记者 老盈盈9月中旬,江西的黄女士向银行申请了一笔消费贷贴息,提取了4.5万元,并通过扫商户收款码,支付了一笔装修定金。随后,她想试试是否能贴息,便提前还款了一部分,但她发现提前还的这部分利息是按原利率扣的款,并没有贴息,付款后近一个月也没有补给她。 

来源:@经济观察报微博

记者 老盈盈

9月中旬,江西的黄女士向银行申请了一笔消费贷贴息,提取了4.5万元,并通过扫商户收款码,支付了一笔装修定金。随后,她想试试是否能贴息,便提前还款了一部分,但她发现提前还的这部分利息是按原利率扣的款,并没有贴息,付款后近一个月也没有补给她。 

黄女士感到非常奇怪,于是咨询该行客户经理,得知是系统自动识别和核定,如果没有补贴意味着没有被识别出来,则可能无法补贴。客户经理同时称,如果对消费贴息记录有异议,可以提交消费证明材料进行人工审核。 

自9月1日启动以来,个人消费贷款享受贴息政策已经落地一个多月,第一批申请消费贷贴息的人士陆续迎来了第一个还款日,在使用贷款和消费过程中,由于缺少经验可以借鉴,他们也遇到了一些像上述黄女士类似的困惑和苦恼。 

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了十几位银行人士和消费贷贴息的申请者,他们普遍反映申请贷款贴息难度并不大,关键是能以多低的利率申请到贷款,此外更重要的是,贴息能否成功。目前来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比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要低,记者采访到的申请者基本以3.0%的利率成功申请到了贷款。 

至于贴息部分,接受采访的人士表示,贷款获批后资金需要用于真实消费,不可转账至个人账户或取现,大部分银行要到了还款日才能知道是否贴息成功。如果申请者要用该笔贷款进行消费,打款账户为公司账户或者通过公司账户开通的二维码进行支付,是目前认为成功贴息最为保险和有效的方式。 

  提前还款能否贴息 

根据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的《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中实际用于消费,且贷款经办机构可通过贷款发放账户等识别借款人相关消费交易信息的部分,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政策,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黄女士因为有装修的需求,在获悉消费贷贴息相关政策出台后,就想向银行申请一笔消费贷。黄女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由于代发工资卡在中国银行,便直接到该行的线下网点了解办理事宜,签署了一些资料后申请了贷款。该行的贷款客户有一个白名单,包括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医疗/教育/科研行业、重点合作客户等。她是一名教师,且工作单位在白名单内,综合考量其个人征信、公积金缴存等情况后,她申请到的贷款年化利率为3%,以先息后本的方式还款,但在选择提前部分还款后遇到了上述无法获得贴息的问题。 

对于这种提前还款的行为,一位在华南股份制商业银行负责零售业务的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从提款日到提前还款日这段时间可以享受贴息。每一笔消费,系统抓取贷款申请者的消费行为之后,会自动追踪资金流向和识别消费情况,并进行核算贴息的数额。如果客户计划提前还清贷款,贴息核算将严格遵循实际贷款消费情况执行,银行会根据实际已产生的利息,计算贴息数额,在办理提前还款业务时,系统会自动将已生成的贴息金额纳入还款核算的流程。 

上述银行零售人士强调,商户二维收款码对应的账户不一定是公司账户,也可能是对私结算账户。如果使用的是个人账户,很难识别是不是真实消费和交易,有可能识别不出来,也就可能无法获得贴息。 

黄女士第一次的还款日是在11月,所以要到还款日才能确定补贴是否成功。如果确定无法补贴,她打算到时再提交证明进行人工审核。 

另一位申请了建设银行消费贷贴息的女士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她提前还款贴息成功了。该名女士申请的是建设银行一款线上的产品。9月中旬的时候,她提前还了一笔款,“贴息记录”中显示,该笔消费减免利息0.19元。 

根据《实施方案》,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 

政策执行期内,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的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符合条件的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其中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单笔5万元以下的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对应符合条件的累计消费金额10万元)。 

如何成功贴息 

“我是转了两笔钱出去,一笔是使用支付宝,另一笔通过银行转账,都是支付给公司账户,用途是购买车位,最后贴息成功了。”另一位同样在中行申请了消费贷款的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她于9月初在线上申请了一笔4.8万元的贷款,年化利率为3.1%,以先息后本的方式还款。她一次性将4.8万元用于消费,但消费后无法立即知晓是否贴息成功和贴息金额,需要在还款日才能明确。为此,她担心了一个月。 

10月8日,她在还款记录中看到了“已贴息”的显示,首月已还利息124元,贴息37.33元,需还利息86.67元。按照贴息规则,她申请的贷款利率为3.1%,补贴1%后,贷款利率降低至2.1%。但她经过计算,发现补贴不足1%,约补贴了0.94%,至于其中的原因她也没弄懂,因为差距不大并没有太过介意。 

经济观察报记者还从一位消费了多笔贷款的申请者处了解到,10月13日还款当天,在“已贴息消费记录”中可以查到贴息记录,除了少数几笔在菜市场买菜、在小吃店吃饭等渠道的消费无法贴息外,其余通过淘宝、京东、拼多多等渠道支付的都成功贴息了。 

有的消费贷产品可以在还款日之前查到贴息记录。一位申请了建设银行贷款的人士对记者表示,这是一款需要线下申请的产品,她将于10月18日还款,但是在银行App(手机应用程序)中的“我的贷款——还款”的“当前利息”里,已显示“本次已抵扣贴息”。她看到已经抵扣贴息30.32元。 

一位交通银行的个贷经理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贴息按年化1%计算,根据借款期限分摊,借款利率不同,贴息金额不同,并非一次性发放。若申请的该笔贷款逾期,则无法享受贴息。有的银行会要求借款人上传发票作为消费证明,上传消费记录后,若查到是违规或造假证明,已获贴息会被追回,还可能影响借款人征信。 

此外,在贷款申请人中,有不少人有一个疑问:如果申请的贷款储蓄卡内原本已有一定的资金,消费时无法确定扣款的是贷款资金还是自有资金,是否会对补贴产生影响?据记者了解,建设银行针对消费贷款,设有专属贷款账户,贷款申请者可以设置顺序优先使用贷款消费,但更多的银行并没有设置专属账户,上述交通银行的个贷经理建议先尝试小额消费进行测试,如果仍然无法确定,则建议转出自有资金。 

而一位中行的个贷经理则称,与卡内原有资金不冲突,只要提款后使用该储蓄卡账户进行真实消费,系统会默认是贷款消费,并按金额和时间计算贴息。 

  股份行利率高于国有行 

在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的十几位消费贷贴息申请者中,他们都选择了通过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申请消费贷款贴息,因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比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要低,而且基本以3.0%左右的较低利率成功申请到了贷款。 

多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银行的产品有的可以在线上申请,有的可以通过线下申请,不同产品的还款方式不同,咨询申请的人也比较多,经过白名单检验、个人征信、公积金缴存情况综合评估后,一些优质客户以较低的利率成功申请到消费贷贴息。 

但家住广州的刘女士则没有那么幸运。刘女士工作单位在广东省外,虽在广州缴纳社保公积金,但社保公积金由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代缴,多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个贷经理表示这种情况线下准入基本不可能获批,建议先尝试线上申请。银行工作人员还强调,需先获批消费贷,才有资格享受贴息。 

刘女士有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的一类卡,但如果选择线上申请,刘女士面临的问题是,几张储蓄卡里没有资金,意味着没有流水,而且她既不是房贷客户,代发工资也不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因此她逐一在各个银行测试额度后,都提示“暂未获得额度”或“不符合准入要求”等。有银行的个贷经理表示,需经常使用储蓄卡产生流水,才可能生成额度,建议使用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测额。 

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申请无果后,刘女士决定尝试在股份制商业银行申请,先后在代发工资的银行和房贷所属的银行进行了测额,均有额度,但消费贷利率偏高,一家为5.92%,另一家为5.12%(另赠送一张有效期为半个月的4.68%利率优惠券)。此外,刘女士在这两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申请消费贷的过程中,并没有看到任何授权贴息的选项。而在一些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时,操作界面会显示“是否选择贴息”。 

随后,刘女士咨询这两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客户经理,其中一家银行的客户经理回应称,要享受贴息需要线下申请,会先确定系统利率,再选择通过利息券或使用贴息抵扣调整,使用利息券最低年化利率可申请3.5%,但无法同时享受贴息。而另外一家银行的客户经理则称,如果贷款额度达10万元以上,可申请贷款利率调整至年化利率3.1%,并可进一步享受贴息,贴息不需要主动申请,系统会根据消费用途判定是否贴息。 

刘女士向记者表示,自己每年会有固定大额消费的习惯,此前都是使用花呗或者信用卡分期,分期折算年化利率达10%以上。也就是说,即便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优惠力度不及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但也比信用卡分期和花呗等渠道优惠,能减轻她的还款负担,所以她会考虑申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xjzzs.cn/30873.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